时间:2017/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我在满六岁的时候,达到上小学的年龄了。可是卢氏小学停办,我便到严氏女学读书。当时我们的校长叫尹劭询,女学里专门有一间屋子是他的办公室,我们有事了就要见校长。我们进去先行个礼,校长再问我们。我记得有一次校长和我说,“你进来的时候看到门是开着的,你出去的时候就还让它开着;进的时候门是关着的,出去就要把门关上。”我这一辈子老记得这句话,就是东西原来是什么样子,你应该还是让它什么样子。

  

卢乐山与严家表兄弟姐妹们在一起

我所上的南开中学是南开女中。南开女中成立于年,比男中成立晚,但一切都按男中的规章制度办事。作为南开中学的创办人,学校初建时,外祖父严范孙经常关心,并给予具体帮助,曾偕同张伯苓校长到各地参观学校的管理办法。外祖父于年任学部侍郎时,曾提出“尚公尚能”为振起国民素质的教育宗旨(整理者注: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提出清末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严范孙时为学部侍郎,出力尤多)。后来他又为南开中学制定教育目标为:“培育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在南开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时,张伯苓校长根据“尚公尚能”的思想,制定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外祖父重实用,提倡科学,但也注意对学生艺术感及世界观的培养。年7月21日,严修日记:“访伯苓于南开中学,为教育宗旨事,初蔡总长(指蔡元培)拟教育宗旨五项:一、道德主义;二、军国民主义;三、实利主义;四、世界观;五、美感。而教育会会议竟将四、五条取消,大奇,大奇。余劝伯苓力争之。”外祖父的这种观点,对于早期南开中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外祖父注意对学生容貌举止等习惯的培养。他曾经手书过四十字《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外祖父喜欢学生,爱惜人才,对周恩来非常赏识。年周恩来等学生发起《敬业学报》。外祖父在9月29日日记上说:“周恩来来,求写《敬业杂志》封面,周去即书之。”年全校国文会考,外祖父亲自阅卷,周恩来选“诚能动物论”为题,获全校第一名。外祖父亲书“含英咀华”以赠之。外祖父曾设立“范孙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如周恩来年青时赴法国留学,就受到他的资助。后来周恩来参加共产党,有人劝他停止补助,外祖父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继续给予资助。   

年,南开大学开学纪念。二排左起第八人卢木斋、第九人黎元洪、第十人严范孙、第十一人范源濂、第十二人张伯苓、第十三人凌冰、第十四人凌冰夫人司徒如坤教授、第十五人美籍教授卢易斯女士。最后排左起第一人周恩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中部主任梅美德。她给我们演讲,说“除你之外,还有别人”。她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由于只顾自己方便、省事,而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其中之一就是宿舍里的厕所,她说她多少次发现大家用厕所,弄得里面很脏,大家就没有想过待一会,还有人要来用?她说:“我没有办法,我只好用脚给你们擦,你们就没有想过别人?”我总记得这个事,我觉得对于小孩子,也需要慢慢地让他们明白这个观念,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后来我搞蒙台梭利教育,也很注意这一点。蒙台梭利总是说着句话:“你可以自由,但是不能损害别人”。我想这不光对我很有作用,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就知道只有他(她)自己,这也是当前幼儿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结起来,南开中学能享有这么高的盛誉,和它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一是它很注重教学质量,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严,一旦感觉不合适,就不再续聘。另外一点,它的考试多,考不及格就要补考,要是补考再不及格,就要降一级甚至退学。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学生一二年级在一起,后来就不见了,有一部分是转学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功课没有考过的。   外祖父反对科举考试,不过对于学校里的考试,他还是赞成的,他觉得这是一种检验功课学习效果的方法。可惜现在的教育也有点走偏,所谓的“应试教育”一说,是指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像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样,谁的分高就厉害,小学两门都九十多了还要追求双百,哪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分高就水平高,哪个学校高分多就是好学校,这是不好的。当时的南开考试虽多,却不是教学围绕考试打转的,而是真的把考试当成提高教学的一个手段,和“应试教育”是不同的。我们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考试的合法性和重要性。

以上摘自《卢乐山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

幼教

年,17岁的卢乐山考入燕京大学,这里是全国首批开设幼儿教育本科专业的高等学府。多年以后,她也难忘与燕京大学心理卫生课教授美国人夏仁德的一次谈话。

卢乐山(三排左一)参加燕京大学学生生活促进会合影,正中间为司徒雷登。

年轻时的卢乐山当时向老师坦言,自己一向只知道听话、依赖性强、遇事退缩,对自己学习和日后的工作缺乏自信的困惑。夏仁德却认为,卢乐山恰恰非常适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因为大人在小孩子面前不会有依赖心理,和幼儿相处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增加自信和勇气。这次谈话给了卢乐山动力,极大地坚定了她对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心。大四时,看到校外贫苦人家的孩子整天闲游、打闹,身上很脏,还会说脏话、吐口水,卢乐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让“野孩子”也接受教育。于是,和同学一起开办了短期半日制幼儿园,带着20多名孩子每天学习两个半小时,唱歌、折手工、做游戏、洗澡、吃点心……与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日子,卢乐山收获到幼教乐趣。

年,卢乐山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进修期间,在托儿所实习,观察到一个3岁男孩,特别好动不能自控,有时大喊大叫,在家会随便乱动东西,到了托儿所,时常干扰其他小朋友。男孩的母亲请卢乐山每天和他一起回家,玩一两个小时。在单独游戏时间里,男孩比较安静,对游戏感兴趣,也能自控,卢乐山发现男孩平时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需要有人关心、注意自己。

卢乐山婚纱照

上世纪40年代末,卢乐山和丈夫雷海鹏在成都树基儿童学园。

面对自家孩子,卢乐山与丈夫雷海鹏保持了一项纪录,他俩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卢乐山认为,所谓“棍棒教育”其实不是教育,有人以为这也是爱,其实是没爱对。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丰富他的经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教育一点也不费劲。“了解孩子,更要尊重孩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正确的对孩子的爱。”

上世纪50年代,卢乐山先生从事幼儿教育

“女儿家,要柔顺,跟着娘,听教训……姐妹们,须和美,莫怄气,莫拌嘴……”岁高龄的卢乐山是严修的外孙女、卢木斋的孙女。在6岁到8岁间,她在外祖父家的严氏女学里读了两年书。直到晚年,这位从事了一辈子幼教工作的老人仍能完整地背诵严修编写的这首《教女歌》。

卢乐山:我觉得现在有些家长还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而不是孩子本身可能成长的样子,这个问题不容易马上解决,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卢乐山:现在有些幼儿教育并没有遵循孩子的身心成长和认知规律。比如,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早点将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学会,他们以后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但卢乐山通过实验发现事实未必如此。“检验孩子能否升入小学的标准,应该重在考察孩子语言发展得怎么样,说话表达是否准确清楚,是否有想象力,而小学教师常常对小孩子考知识性问题,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卢乐山指出,幼儿园“小学化”本身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如果小孩提前学习了该学的内容,到了小学后反倒觉得学习没意思,老师教的都会了,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不专注、不爱听讲的习惯,最后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年4月,百岁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

女儿家,要柔顺

跟着娘,听教训

姐妹们,须和美

莫怄气,莫拌嘴

这个赏,可以打。

谢看客赏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ohekouzx.com/lhkstc/7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