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读书、读书少、只会做题的学生,在以后的高考中肯定吃亏,语文会给他们‘拉分’,影响整个高考成绩。”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这段话惊醒了一群人。 年各个省市的高考语文也让众网友惊呼“难出了新高度”,这些迹象都表明,语文高考改革正在悄然进行之中,在以后的考试中,语文可能会成为最拉分的学科!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看到这,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家里孩子还小,高考语文改革离自己还很遥远——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也就是说,放弃语文阅读,等于放弃了所有学科!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学习语文,最好的时机就是从现在开始。 学好语文的十大习惯 ?熟读、背诵 ?阅读优秀课外读物 ?推敲语言文字 ?积累语言材料 ?记日记 ?规范地书写 ?专注地听人说话 ?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 ?勤思考、爱质疑 ?勤查工具书 这几个习惯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实际上坚持下来很难,作为家长,要时常督促孩子,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作为学生,要将这些要点努力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感受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 学好语文必备1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方法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背诵经典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的重要方法。中学毕业的孩子如果能背诵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孩子从小就能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3勤写日记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养成好的习惯,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4写好作文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练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除了语文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一定要多写多练,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我手写我心”,在模仿的同时注意创新。一个能写好作文的人,必定是有着卓越的思考能力和文字审美的人,就算不是为了考试,学生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语文学习是慢功夫,也许考试有功利性色彩,但教育和学习过程本身绝对不能带着功利的思想。 小百科 什么是大语文?大语文其实是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内的“大语文”。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 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症状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