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論重思馬克思哲學的開放性/何中華[提要]馬克思哲學的開放性,主要表現為實踐本身所固有的創造性的建構能力,使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獲得了最具有本質意義的開放性。把馬克思哲學當作一種運思能力而不是一堆死的知識,這是打破教條主義禁錮的唯一正確的態度。馬克思哲學內蘊的張力和不同維度的可能性,為後繼者沿著不同路徑加以發揮提供了依據。馬克思佚著的新發現,也為我們不斷地重新理解馬克思哲學創造了某種機遇。馬克思哲學內部和外部的不同文本之間的相互詮釋、相互發明,也構成其開放性的重要表徵。馬克思哲學的辯證法和實踐批判禀賦,為其保持開放性提供了可靠保障。馬克思哲學“從後思索”的運思方式,使其參照系“後移”,這是它能夠以其超然的態度看待現存的一切,從而向未來敞開的重要原因。[關鍵詞]馬克思哲學開放性實踐相互發明辯證法從後思索港澳研究關於澳門學的幾點思考/錢乘旦[提要]本文就“澳門學”問題說幾點看法,以參與關於“澳門學”的討論。本文主要觀點是:1)澳門可以成為一門“學”,理由是澳門有其特殊之處,有成為“學”的社會文化基礎;澳門之特殊並非如每個城市那樣各有其特殊性,而是足以讓它成為一個獨特的研究領域。2)澳門學的學科邊界是跨學科的,應該參與和可以參與的學科很多,只有做跨學科的研究,澳門學才能充分展現其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3)建設澳門學,首先要做好人才建設,其一是把現有的力量組織起來,其二是培養新生力量、形成梯隊——尤以後者更重要。4)開展澳門研究,需要重視澳門視角,站在澳門看澳門,才能表現一個更加真實的澳門,為國家和澳門的發展提供諮詢。[關鍵詞]澳門學學科體系學科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的資源圖景/陳偉[提要]灣區建設顯然不能止於單維的經濟產業帶,其本質應該是基於經濟發展的區域性社會系統再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軟實力,從而共建人文灣區,由此將軟實力建設上升到能否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的戰略高度。要增強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首先就要釐清並把握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的資源狀況。事實上,軟實力經典思想設定了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軟實力建設的學理條件及其終極目標與直接目標,以此為基礎,同時結合世界四大灣區的發展經驗,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的資源圖景主要應該包括:文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與人口素質。這一圖景描繪有助於正本清源,同時能夠為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提供智庫支持。[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文化人文灣區珠澳合作開發橫琴中的政府間關係/鄞益奮[提要]珠澳合作開發橫琴中的政府間關係,不僅僅包含字面含義上的珠海市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之間關係,而是蘊含着中央政府與廣東省政府、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的縱向政府間關係,廣東省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的橫向政府間關係,以及珠海市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斜向政府間關係。在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的實踐中,多重政府間關係出現了自我協調較為疲弱、等級協調可能失靈、目標難以完全一致以及“政策制定─執行”鏈條缺失等難題。展望未來,需要進一步管理珠澳合作開發橫琴中的政府間關係,最終達成政府間關係的網絡狀治理、多層治理和包容性治理。[關鍵詞]珠澳合作橫琴開發政府間關係動物研究專題從生物倫理到物種倫理:動物研究的反思/陳懷宇[提要]後人類時代的生物倫理應該被重新定義為物種倫理,這種倫理觀不僅涉及人類社會的倫理問題,也涉及動物世界的生物倫理,但更應該考慮涉及其他物種的倫理問題。隨著科技特別是基因工程的發展,物種的定義、生命的屬性也在發生變化,生物性、社會性和科技性共同塑造了新型人類以及其他物種,勢必需要發展出物種倫理來應對當下以及未來的挑戰。傳統生物倫理存在一個悖論,即在去人類中心主義將動物和其他物種視為非他者的平等對象之時,僅在形而上學層面存在激發人思考的意義,卻無法基於人類社會組織和制度在實踐層面對動物和其他物種倫理進行判斷和裁決,導致這種基於反思歐洲啟蒙思想所體現的自我與他者、人與動物二分法進行的討論存在很多問題。[關鍵詞]後人類時代物種倫理二分法啟蒙思想基因工程人與動物和環境:“同一種健康”史研究芻議/沈宇斌[提要]為了應對全球範圍內日益嚴重的人畜共患病問題,近年來國際衛生領域開始推動跨學科的“同一種健康”的合作。歷史學界也倡導進行“同一種健康”史的研究。“同一種健康”及其前身“同一種醫學”是在西方醫學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當前關於“同一種健康”史研究圍繞“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健康”的核心理念,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同一種健康”理念和實踐史研究、獸醫史研究,以及人畜共患病的醫療史、環境史和動物史研究。[關鍵詞]同一種醫學同一種健康人畜共患病史學研究面容與動物生命:從列維納斯到朱迪斯·巴特勒/龐紅蕊[提要]“面容”是伊曼紐爾·列維納斯的一個關鍵概念,該概念與動物生命並無多大關聯,它甚至是排斥動物生命的,具有濃厚的人本主義傾向。然而,這無法遮掩它的重要性,它是一筆寶貴的思想資源,對當下倫理和政治秩序的建構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德里達和朱迪斯·巴特勒分別從兩個不同維度對列維納斯的“面容”概念進行了拓展和改造。德里達從動物問題視角出發,以家宅生活中的人與動物的遭際為例,從經驗角度探討了動物的面容。他的重要貢獻在於,他突破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框架,將動物納入他者的範疇。這一思想為動物倫理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朱迪斯·巴特勒將“面容”概念與阿甘本的“赤裸生命”思想相結合,分析了當代權力機器利用媒介生產(扭曲、抹殺)面容以制造動物生命的內在機制。如果說列維納斯對“面容”的探討集中在倫理學層面,那麼巴特勒則將其引入現實政治的場域。主權權力利用媒介生產面容,上演了一出出褫奪人性的悲劇。媒介的視聽框架塑造了民眾的識別框架,引起了人們在情感上的“認同”和“認異”反應。[關鍵詞]面容動物生命列維納斯德里達朱迪斯·巴特勒中西文化薩珊波斯與大唐王朝友好交往的活化石——唐睿宗橋陵石翁仲身份考/朱利民雷鈺[提要]質疑甄别和考證確認唐睿宗橋陵石翁仲身份,旨在深入研究薩珊波斯與大唐王朝的歐羅巴諸國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復原大唐王朝與中亞、西亞和歐洲諸國交往歷史真實之現場。在梳理橋陵勘探發掘簡報、調查勘察簡報和國外相關文獻資料基礎上,結合橋陵陵園遺址與陵園石刻現狀,甄別唐睿宗橋陵石翁仲身份,揭示出薩珊波斯與大唐王朝長期友好往來,遠比目前人們已知的要廣泛、深入、複雜。[關鍵詞]唐睿宗橋陵石翁仲身份薩珊波斯“疑義相與析”——紀理安《北京紀事》英譯本(第二卷)正誤/宋黎明[提要]魯保祿(PaulRule)和科蘭妮(ClaudiavonCollani)主編的《北京紀事》(TheActaPekinensiaorHistoricalRecordsoftheMaillarddeTournonLegation)第二卷英譯本是一部高水準的學術著作。然而,值得指出的是,這部著作遠非完美,在編者努力將紀理安(KilianStumpf)的羅馬字拼音還原為中文的眾多注釋中不乏訛誤,尤其是在中文名詞、口語以及地名三個方面,有必要予以勘正。[關鍵詞]紀理安《北京紀事》第二卷羅馬字拼音編者注釋正誤“以漢話闡發文藝”:《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文學實踐/陳恩維[提要]作為在中國大陸創刊和發行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最早明確提出“以漢話闡發文藝”,試圖引導中國人了解“西方文藝”,以打破中國人在文化上的傲慢與偏見。它首次以專題論文介紹了西方文學的源流,以對《聖經》的文學性譯介呈現了基督教文學的基本面貌,從而提醒中國人不應輕忽外國的文藝;它以摘錄、評注、引用和化用等中國傳統治學方式學習中國文學,與中國人展開學術文化和審美的對話,從而展示了中西文學會通的可能性。《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和合中西的策略與實踐,漸次喚起了中國近代文人睜眼看世界文學,開啟了中國近代文學消化吸收西方文學資源的現代轉型進程。[關鍵詞]《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文學和合郭實獵總編視角學術期刊的平台策略/楊健民[提要]學術期刊是由具有“使命感”的作者所提供的厚重、深刻和優雅的論文構建起來的對人文學術產生獨立精神價值的學術平台。對期刊平台所可能出現的學術論題進行“預設”,才有捕捉到學術問題的可能性,學術期刊就是對這些“預設”的集成。這個集成以問題導向為中心,以跨學科研究為基點,以專題策劃為抓手,以個性和特色為追求,推進不同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綜合類學術期刊要從“學科綜合”的辦刊模式向“問題綜合”的“集成化”平台策略轉變,不同的學術期刊平台,其“問題綜合”的策略依其人文學術的獨立價值、依據、重心而彰顯個性。要以洞察力、概括力和思辨力來判斷論文的思想力,服膺“內心的召喚”,幫助作者提升學術論文的“完成度”。[關鍵詞]學術期刊學術平台問題預設集成能力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撤稿問題研究/魏眾蔣穎[提要]論文通過多起撤稿案例,揭示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撤稿現象的現狀,發現其中存在較多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包括:撤稿主體多樣、撤稿程序不明確、撤稿聲明缺乏較為統一的規範,以及撤稿後相應獲利行為的終止和追溯困難等。論文認為,撤稿是學術期刊自我糾正的機制,是打擊學術不端的重要手段。建議正確看待撤稿現象,規範撤稿行為,增強編審稿件的責任心,建立撤稿數據庫,並將撤稿時發現的學術不端信息應用於學術評價和學術誠信系統。[關鍵詞]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撤稿流程撤稿聲明學術不端文學研究女性主義全球在地化的理論指向和方法論意義/暢引婷[提要]與全球化的時代大潮相適應,在地化和本土化作為國與國之間相互交往的一個歷史發展過程,不論是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還是政治上的恃強淩弱或以弱抗強,都是世界歷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在地化、本土化、全球化、全球在地化究竟是指什麼,與此相關的普適性/普遍性、差異性/特殊性等到底該怎樣認識或理解,都需要進一步討論和釐清。通過對相關概念的比較分析可知,宜用全球在地化代替本土化概念。將“全球”與“在地”或“本土”相聯繫,一方面要打通內外,將具有普遍性的性別理論在地化;另一方面須融貫古今,將在地化了的本土經驗理論化;此外還應立足現實,將理論化了的性別知識行動化。進而通過對西方中心和本土父權制結構的雙重挑戰,開拓知識生產的新領域,擴展社會變革的新途徑。[關鍵詞]在地化本土化全球化女性主義普遍性差異性問題化“新女性”:“五四”女性文學中性別二元論和本質論的反抗性話語/劉希[提要]“五四”和後“五四”時期很多女作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挑戰了性別二元對立和本質主義的話語。丁玲、凌叔華和陳學昭等在對現代異性戀關係的再現中不斷質疑關於女性低等和從屬性的觀點;廬隱、凌叔華等以文學的形式討論了女性同性關係的話題,超越了異性戀中心主義;後“五四”時期,謝冰瑩、白薇也借用“女兵”或革命身份重新定義“新女性”身份認同的內涵。這些女性主義文學作品都包含了對性別二元論和本質論的反抗性話語,它們顯示出“五四”女性文學中“新女性”話語的複雜性和多元性,有助我們理解年代之後女作家對個性解放和社會解放關係的深入書寫以及對婦女與革命關係議題的持續討論。[關鍵詞]“新女性”“五四”女性文學性別二元論本質論舞蹈之軀與雌雄之體:表達與對抗之途——嚴歌苓、李碧華的白蛇傳說重述/羅靚王桂妹[提要]嚴歌苓年代末創作於海外的中篇小說《白蛇》和李碧華年代末創作於香港的長篇小說《青蛇》,皆為當代女作家對白蛇傳說的重要重述,並在參照閱讀中構成了有趣的互文。李碧華筆下叛逆的青蛇,以放縱的“亂舞”張揚着越界的慾望和無政府主義的衝動,而青蛇通過身體書寫所表達出的反抗性正是年代充滿活力的香港文化和女作家自身的生動寫照。嚴歌苓則是通過舞者白蛇和帶有雌雄同體意味的女粉絲青蛇從年代末至年代初的錯綜複雜關係,展現了階級政治和性別越界之間的緊張與消解。兩部小說通過舞蹈與書寫、文本與身體,構成了慾望表達、自我發現和心靈治愈的創造性敘事。而小說《白蛇》和《青蛇》對身體越界與性別政治的凸顯,又分別指向了大陸、香港、及海外白蛇傳說重述的“後社會主義”與“後殖民主義”新階段。[關鍵詞]嚴歌苓李碧華白蛇傳說舞蹈之軀雌雄之體老河口間諜案與抗戰前期的中意關係/楊衛華[提要]年底湖北老河口發生震驚教内外的間諜案,天主教老河口代牧區意大利主教費樂理等被控充當日本間諜。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為代表的地方官民認為證據確鑿,要求中央嚴懲,但遭到意大利駐華使館的否認和強烈抗議,天主教內部也積極展開自救和辯白,最終促使國民政府和平解決,並登報澄清查無實據,否認間諜案。本案的緣起是戰時特殊情勢下中意關係惡化的結果,同時也是戰時軍事緊張、心態敏感的產物,是對意大利傳教士間諜想像的一個縮影。其落幕則是多方博弈的結果,並非基於徹底調查的事實和法律,而更多是出於對外關係的考慮,映現出抗戰初期中意之間的微妙關係。[關鍵詞]老河口費樂理間諜案中意關係李宗仁論法蘭西“民族教師”拉維斯的鑄造國族事業/曾曉陽[提要]在近現代法蘭西民族國家構建史上,著名歷史學家和教育家埃爾内斯·拉維斯留下了法蘭西“民族教師”的美名。拉維斯以法蘭西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為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的目標。他調整學術研究方向,專注法蘭西民族史研究,主編出版鴻篇巨制《法國史》。同時,他還將其教育事業的一部分重心從高等教育轉移至初等教育領域,為初等學校學生編寫了一系列教科書,其中“小拉維斯”系列歷史教科書影響尤為深遠。拉維斯的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呈現出強烈的鑄造國族和建構國家記憶的特點,彰顯出知識分子在民族國家的構建和鞏固進程中所應並所能擔負的社會政治責任。[關鍵詞]近現代法國民族認同教育國家認同教育初等教育教科書英國的殖民擴張與印度海外移民/唐姍賈海濤[提要]歷史上,英國海外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及其統治的維持,印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人對印度的征服不但獲得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完成了工業化的資本積累,而且獲得了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源庫以推動其殖民擴張。目前海外印度人總數已經突破三千萬,是僅次於海外華人的第二大移民群體。這一巨大規模的移民群體及其海外分布,與英國對印度的征服及其對印度的人力借用與輸出分不開。英國殖民統治者通過徵兵、招募服務人員、流放罪犯和契約勞工,將印度的人力調配和投放到其他殖民地,為其海外擴張和掠奪服務。伴隨著這一擴張,也有大批印度商人隨之前往。這些印度移民奠定了今日海外印度人世界的基本版圖和結構。[關鍵詞]日不落帝國海外印度人殖民體系移民狂潮徵稿啟事 《澳門理工學報》是澳門理工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年創刊。“人文社會科學版”為中文版,季刊,大16開本,每期頁。常設欄目有名家專論、港澳研究、區域經濟、總編視角、中西文化、文學研究、語言翻譯、歷史研究等。 本刊熱誠歡迎海內外學界朋友賜稿。茲就中文來稿規範及相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本刊係學術理論性刊物,尤其歡迎有原創性的學術論文。篇幅以8,~12,字為宜,簡體、繁體文本均可,錄入請採用Word軟件。文稿電子版請以“附件”方式發送。 二、本刊注釋一律採用文末注,標號順序採用加圓圈的阿拉伯數字①②③……,並置於正文文字的右上角。具體標注格式如下: 1.專著、譯著、論文集的標注順序為: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2.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告的標注順序為:責任者、文獻題名、地點、機構、文獻形成時間、頁碼。 3.期刊文章的標注順序為: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刊名、年期。 4.報紙文章的標注順序為: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報名、日期。 5.古籍的標注順序為:責任者、文獻題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或責任者、文獻題名、部類名、卷次、版本。 6.檔案文獻的標注順序為:文獻標題、文獻形成時間、卷宗號或其他編號、收藏地點。 7.外文文獻的標注格式原則上採用該語種通行的引證標注方式。 三、參考文獻置於注釋之後,按其重要性或參考的先後順序編號排列。注釋中已出現的徵引文獻,在參考文獻中不再列出。參考文獻的標注格式與注釋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不標示具體頁碼。 四、來稿需提供字左右的中英文提要、3~6個中英文關鍵詞及作者中英文姓名,並請附上作者學術簡歷以及聯繫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電子郵箱等相關資料。基金項目或資助項目請注明具體名稱及編號。 五、本刊對擬採用稿件有酌情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時特別聲明。來稿一經刊用,即付薄酬,並贈送兩本樣刊。凡刊載於《澳門理工學報》文稿的著作權,均由澳門理工學院和作者共同享有,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已在稿酬中一次性給付,本刊不再另行支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本刊所授權的相關收錄、上網、下載、轉載或收入論文集等用途,請在來稿時作特別聲明。稿件請勿一稿多投。來稿一律不退,敬請作者自留底稿。所有投稿均實行匿名審稿,如半年後未接獲採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六、本刊倡導良好學風,嚴格遵守學術規範。來稿如發生侵犯他人著作權或人身權行為,作者應負全部責任並賠償一切損失。 七、歡迎光臨journal.ipm.edu.mo免費查閱本刊自創刊以來的各期電子版全文。 八、本刊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