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叫杨昆,年我从湖北老河口应征入伍,年转业到毕节市商务局工作。年,我听说局里需要安排一名同志到赫章县松林坡乡,军人骨子里不怕苦、不服输的韧劲促使我主动提出了下乡申请。

和家人说了这个事以后,家人极力反对。我的祖父母均已是耄耋老人,岳父岳母近七十岁,孩子也还小,我去了以后家里的老人小孩怎么办?但我告诉他们:“军人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如今哪里需要我,我就一定要去完成使命。”家人拗不过我,最后还是同意我去了。看着妻子通红的眼眶,其实我的内心也充满了不舍。我就此开启了扶贫之旅:到赫章县松林坡乡挂职党委副书记,联系箐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卸甲不卸志,脱下军装战扶贫初到箐营,眼前的一切让我非常惊讶。之前我只知道箐营村贫困发生率高达70.6%,是贵州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但我没有想到条件会如此艰苦。从毕节出发到松林坡乡政府,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从乡政府到村里20公里的路程竟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入村的山路狭窄崎岖,道路损坏严重。受地理条件限制,这里没有产业,群众观念老旧,“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正是箐营村的真实写照。还记得第一次去走访杨开发户,他家8口人全部居住在不足50平米的土坯房中,只有2张木板搭的床,被子陈旧得发黑。米袋子里也仅有10来只碗米,家里像样的炊具就是那口附着厚厚的一层锅灰的老铁锅,当天正在下雨,他家里就像经历了一次洪灾,四处都是水。看到这些,我只感到阵阵心酸。

退伍不褪色,勠力同心斗贫困面对着全村户人的脱贫任务,我倍感压力。但我们知道,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要和大家同心打赢这场贫困歼灭战,让村子早日实现脱贫摘帽。但要做好这些谈何容易?村里没有产业支撑,土地贫瘠,年我和村支两委认真分析研究后决定种植短平快的“春秋王”白菜。在产业发展之初,为了把白菜种好,大家日夜坚守在箐营村的亩白菜基地里。还记得去年11月的一天,毕节农商互联有限公司来村里收白菜,晚上1点多车辆装完白菜准备返回七星关,行驶到韭菜坪垭口转弯处时,由于雾大弯急,驾驶员又不熟悉路况,撞上了路边的防护墙,如果没有防护墙保护,车辆就冲下山坡了……

箐营村的天气特别适合白菜生长,大白菜得到了丰收,可销售却成了一大难题。通过局里的帮助,我成功联系到贵州蔬菜集团,通过分销的方式把50多吨大白菜运往疫情严重的湖北支援抗疫。而卖的钱最后通过分红的方式分给了贫困户,看着大家脸上幸福的笑容,我倍感欣慰。现在的箐营构树、桑树基地热火朝天地运营起来了,有10万羽蛋鸡的养殖场也开始了正常运转,还在毕节市商务局的帮扶下,打通了广州善待家连锁超市的市场。

解难题,成就与群众浓浓鱼水情在解决了产业问题以后,另一个困扰着松林坡发展的难题就是全乡有三万多人口,十八个村社区,却没有一个加油站,群众开车加油需要到兴发或金盆等地去,但一个往返就要多走十多公里路,这个问题也大大制约了松林坡乡的发展。于是,我便主动和中石油联系,松林坡加油站很快得到省商务厅批复,同意在赫章县松林坡建设撬装加油站,我一天一调度,三天一查看,亲自督促加油站的建设。12月底,设备安装完工,经过安监部门验收通过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加油站于年1月15日运行,用时仅5个月。加油站的建成大大方便了群众。一位跑运输的贫困户告诉我:“以前跑货车需要去兴发加油,往返要多二十几块钱的油,如今在自家门前就能加上高品质的油,一年下来要省下几千块钱哩!”  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改善人居环境也至关重要。

在单位的支持下,我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争取到20多万元实施“三改”、连户路硬化、院坝硬化、室内简易装修、建积分超市等项目落地。现在的箐营村道路两旁的构树愈发青翠;砖混房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现在的杨开发一家,拆掉了曾经的土坯房,住进了多平米的平房,家具齐全,地板还贴上了瓷砖。我还推荐了他家两人在外务工,加上产业分红,他家今年已成功脱贫。

新起点,撕掉标签话未来如今,松林坡乡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箐营村也从曾经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转变为今天的全省先进党组织。当然,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短暂消除贫困容易,长期保持贫困户不返贫则很难。部分贫困户在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短期内达到了脱贫标准,但自身发展能力还很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够,离开了扶持政策及帮扶干部很容易返贫。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有返贫苗头的贫困户,及时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大战略目标。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丹

编辑何涛

见习编辑周睿

编审田旻佳王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ohekouzx.com/lhksll/115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