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m.39.net/news/a_6204493.html 牛排面,高谦姐姐拍的 我老家在汉水之滨的老河口,这里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经福银高速,西可去十堰武当山机场,东可去襄阳刘集机场。其实,老河口也有机场,还曾在抗战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解放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改为军民合用机场,后来又恢复为军用机场了。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处鄂西北的老河口北与河南邓州接壤,同属北方语系,不光口音相像,连饮食习惯也很像,胡辣汤,炸油膜,红薯苞谷糁都是老河口人常吃的。虽说是鱼米之乡,但老河口人的主食有米也有面。对我来说,念念不忘的就是老家的那一口面。 豆腐面,我妹拍的 面是制好的碱面,根根分明,有嚼头,筋道又毫不含糊,和豆芽一起在滚锅里捞一捞,出锅倒扣后,豆芽在下,面在上,再浇上高汤和配料,就是一碗老河口汤面了,但是叫法却有很多种——加点豆腐就是一碗豆腐面,加点海带,就是一碗海带面,加点牛排,就是一碗牛排面。汤底有牛油的,也有植物油的,通常都不辣,偶有麻味儿。豆芽是必须要有的,那是打底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那一把面,那是整碗面的精髓。老河口卖面的早点铺子特别多,沿街的居民楼下,巷子里的犄角旮旯处,尤其是学校周边的路边,随处可见。门面铺子一般都不大,但是门外却可灵活伸展开去,有多少桌子和椅子,就能占多大的马路。有些连桌子也没有的,就只能给食客一个高凳和一个矮凳。生意好的时候,连凳子都没有,只好端着碗,见缝插针地等座位。有些铺子为了吸引食客,还提供免费的豆浆和苞谷糁。 海带面,我妹拍的 无论春夏与秋冬,每家店都是早早就烧开了用来煮面的大桶里的水,备好了高汤,提前拌好了面,准备好蒜瓣、葱和配料,凌晨就开门迎客了。犹记得那时还在上学的我,大冬天的早晨,迎着刺骨的寒风骑车上学,很多时候,路上都只有我一个人。远远的看到学校门口早点铺子里的光,也没那么害怕了。哆嗦着跟比我起得还早的老板买一碗汤面,站在路边,看着热气腾腾的蒸汽从铁皮桶里冒起,闻着牛油高汤的腥咸味儿,就很满足。一边听着鼓风机在清晨发出的响亮声音,一边在捞面用的开水里涮筷子,等待吃面。那时候,大家都这么做,以为在开水里涮了筷子就是卫生了,老板也默许。待老板浇好了高汤,便迅速接过来,暖暖手,狼吞虎咽吃下一碗早自习之前的面,擦擦嘴角凝固的牛油,满意的离去。 自从离家工作后,在外很少吃面,即便吃到,也觉得没有老家的面好吃,有时还会让老家的亲人帮忙寄面条过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原因,竟没有在老家的好吃。我姥姥总说,老河口的面要用老河口的水煮才好吃。这一碗面,从小学吃到高中,从最初的几毛钱一碗到现在的四块钱一碗。离家工作后,不论何时回家,第一顿早餐必是出门吃一碗面,一口有着汉江水做汤底的面,一口有着浓浓老家味道的面。一顿不过瘾,那就顿顿吃。老河口的娃子,想必都是如此吧。最近,我妹带着孩子们回老家过暑假了,每天的早餐都是一碗面,她说她想老河口的面了,所以回家。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