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他,66岁

今年3月签下器官捐献协议

由于罹患癌症晚期

器官损害严重

他没法捐献所有器官

最终

他选择捐出眼角膜

这可以

使至少两名眼疾患者复明

而令人感动的是

他们全家都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请看↓↓

一家五口有大爱共签协议捐器官

今日清晨6点30分,当万物都欣欣然睁开眼时,老河口市66岁的退休职工刘国富,却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家人根据其遗愿,将他的眼角膜捐献给襄阳市红十字会眼角膜采集站,期望一天能有另一双眼睛重见光明,帮他多看看这些美丽的清晨。而在这起眼角膜捐赠背后,更有着刘国富一家五口人,共同签署眼角膜捐献协议的感人故事。

早晨6点40分,襄阳市红十字会眼角膜采集站——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在刘国富家属的配合下,完成了眼角膜摘除手术及遗容复原。按照程序,刘国富的家人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议》。

为表达对逝者捐献行为的尊重,医院眼角膜采集员向刘国富的亲属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举行了简短的追思仪式。

“刘国富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眼角膜无偿捐献给寻求光明的眼病患者,把爱和光明留在了人间。”在简单的告别仪式后,医生小心翼翼地取下老人的眼角膜,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

提及父亲,儿子刘波强忍悲痛,陷入了回忆。去年9月,父亲刘国富感觉双腿疼痛难忍,甚至无法站立,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由于癌细胞已扩散到骨头,病情一发作就钻心地疼,几个月来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当听说可以捐献器官,让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刘国富便主动提出让儿子刘波联系红十字会。但因癌症晚期器官损害严重,最终,老人决定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我知道父亲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总想着利用有限的生命再为社会做点贡献。”刘波说,父亲有了捐献器官的想法后,不仅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还得到了他们的集体响应。3月21日,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刘国富和老伴张绍林、儿子刘波、儿媳田启艳、女儿刘娟,一家五口集体签署了眼角膜捐献协议。

“‘全家总动员’式的器官捐献,此前在襄阳乃至湖北省都没听说过,刘家人的精神值得称道!”获悉这一情况后,襄阳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也忍不住为此点“赞”。

据市红十字会眼角膜采集员、医院医生赵丽介绍,这是襄阳红十字会今年以来,接受的第5例成功捐献眼角膜的善举。据悉,截至昨晚8时,这对珍贵的眼角膜已被送至武汉等待合适配型,至少可以使两个人重获光明。

点滴爱心互相传递大爱路上共同前行

这是一个普通的大家庭,却因一家五口集体签署器官捐赠协议,创下全省首例。

是怎样的一种相亲相爱,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大爱,才使得这一家五口,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别人的不解,作出了这个特别的举动?昨日上午,楚天快报记者来到老河口市刘国富家中,终于找到了答案。

1

儿子献爱心带动全家一家五口共捐器官

刘国富今年66岁,是老河口市食品公司的退休职工。

儿子刘波说,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没想到病痛来得这么快。“父亲连续被病痛折磨了几个月,直到最后昏迷了3天,再也没有醒来。”

一周前,一位老朋友过来看望刘国富时,刘国富还在和他谈论捐献的事。刘国富说,本来想把身体有用的器官都捐出去,但癌细胞扩散损坏了一些器官,很遗憾地只能捐献眼角膜了。

为什么这位六旬老人,对器官捐献有着如此高的热情?儿子刘波解释,父亲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和鼓励。

今年40岁的刘波,已经有了18年的血小板捐献经历。年,他又和妹妹刘娟一起,共同成为中国骨髓库的志愿者。同年,他还通过湖北红十字会网站,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

刚开始,刘波向父亲提出捐献遗体的事时,父亲是反对的。“我当时才30多岁,哪个父母会想着自己孩子‘卷铺盖’时候的事呢?”

但接下来,刘国富的话让刘波和家人都有些意外:“要捐也是我和你妈先捐!”刘国富说,只要能救人,他去世后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尽最大力量去帮助别人。

去年年底,刘国富发病后,又提出了捐献器官的事。虽然是退休医生,但妻子张绍林一开始对此也是不赞同的,想到老伴已经受够了癌症的折磨,怎么能再捐献器官。

这时,刘国富就耐心劝道:“人总有一死,死了啥也带不走。如果捐献器官,你还能给社会留点啥,不知道能帮多少病人,挽救多少个家庭。”张绍林见拗不过老伴,便坚定地说:“要捐咱俩一起捐!”

遗憾的是,经检查,肺癌已使得器官损害严重,最终,刘国富只能提出捐献眼角膜。

得知善于助人的父亲决定捐献器官后,儿子刘波想为父亲鼓励并打气,便提议:“不如咱们全家一起捐!”没想到,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

今年3月21日,在襄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刘国富一家五口集体签字,共同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时也成为湖北省首个5人同时承诺器官捐献的家庭。

采访时,刘国富的妻子张绍林说:“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为其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最大的幸福。我们一家子都成了志愿者,活着时能白头偕老,百年之后还能做着一样的贡献,值了。”

2

点滴爱心细细汇聚收获满满感动尊重

这家人的大爱之举,绝非冲动和偶然。昨日在采访中,楚天快报记者感受到了这个家庭每个成员,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爱心之举。

一家人住在又暗又旧的老式楼房里,刘国富生前却把积蓄借给困难家庭买房子。妻子张绍林原来做卫计局医生时,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是经常免费为乡亲们治病。刘波和妹妹刘娟则坚持献血十几年……

从年开始,刘波就开始到襄阳市中心血站献血,一年两次,几乎从未间断,献血总量超过毫升。年开始,刘波到湖南工作,又开始捐献血小板,一个月一次,也是从未间断,折合多毫升血。“献出一点爱心就能救命,我很快乐!”

有人说,他们这一家人很“傻”。刘波却说,“傻傻地”去做这些事,很满足,也很幸福。“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帮助他人,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献出了爱心,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感动。”几年前,刘波在湖南衡阳一家物流公司做司机,有一次出高速路口时,交警对其例行检查,当看到刘波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时,深深地向他敬了一个礼……

去年3月份,他在去湖南衡阳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时,痔疮发作,走路都很困难。“当时为我做手术的血站医生,得知我的情况后,当医院工作的老公,免费为我治疗。”

3

不畏世俗乐于奉献愿更多人加入进来

采访时,刘国富的女儿刘娟,一直在默默流泪,手里紧紧握着父亲的照片和红十字会办法的捐献证书。“爸爸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器官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我们觉得他还活着。”

对于刘娟签署器官捐献协议,刘娟的丈夫起初是不同意的。刘娟劝道:“当有一天,我医院,需要器官移植时,如果没人愿意帮忙,你是怎样的心情?要想这个世界好,我们自己要先发光!”慢慢地,刘娟的丈夫想通了,终于同意了。

但刘娟说,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地很多人,都对他们这家人的做法表示不理解。19日早晨父亲刘国富去世后,在等待医护人员过来采集眼角膜时,刘娟乘电梯时还听到有几个人在窃窃私语:“老人走了连个全尸都不留……”刘娟和家人却一直坚信,捐献器官就是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身上的延续,这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亲戚朋友们,也对他们的做法非常支持。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尚瑾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器官和遗体捐赠目前确实还有很多人不接受。“刘国富一家人很了不起,值得我们钦佩”。

市红十字会更将这一家人作为“表率”,称赞他们引领文明风尚之先,对破除传统观念,践行乐于奉献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这些,刘波淡淡地说,这样的称赞多少有些“过誉”。“我们家人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因为稀少才显得珍贵,如果有人因为我们的做法而加入到器官捐赠的志愿者队伍中来,或许这比我们器官捐赠本身更有意义。”

作为司机,现在刘波养成了一个习惯,他只要出车,就会把器官捐献协议书随身带上,甚至写好了“遗言”,一旦自己遭遇不测,医院来为他办理遗体捐献……

大爱无疆!为刘国富老人和他的家人们

来源:楚天快报

记者:丁心栓

编辑:BOBO焦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ohekouzx.com/lhksdl/9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