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秦楚 文学的世界 一个地方的诗和远方文/大河汉 茅箭从地名学和地理学意义上说,“茅箭”,应该是一个草长莺飞、葳蕤生光的繁华婉转之地。传说中茅草编七箭降龙扶平安,虽勾连牵强却也朴素雅致直击人心,应是富地一块。 由此上溯到最高峰,赛武当一千有七,高出武当山一百多米,居险倚奇云蒸霞蔚,由此散开的山水版图形成桑叶形褶皱,滋养和哺育开枝散叶的村庄和城市,亿万斯年。 赛武当景区 时光的大风翻卷,时间这个东西是一维的,既有去处,就有来路,就让我们驾着梦想和诗歌的翅膀,在茅箭历史和现实的天空中展翅,在能够敷衍和演绎的原野上,能飞多远就飞多远。 蒹葭苍苍 浪溪村芦苇 诗经中的树木花草在这儿都能找到,在山野里喊一声他们的乳名,就有木槿摇曳出花朵,荇莱飘动报以绿叶。而我要说的是蒹葭,与蒹葭一起长大和白头的还有斑茅,他们是诗经·国风庞溺的一双儿女。 汉水南岸,山峦险峻河川瘦狭,却养育了一柔一刚两种动情之物,蒹葭身材纤瘦,随风纤纤起舞,有杨柳扶风之姿,后来人们给她起了个通俗的名儿----芦苇,水泽之地田湖滩涂片片簇拥,映出水乡风景。而斑茅则更粗犷倜傥一些,偏爱河边石砾滩草之地,披头散发而又桀骜不驯,尤其在白露为霜的清晨或炊烟四起的黄昏,斑茅一枝独秀,昂首挺胸,一簇茅草挥舞着一只或几只白茅箭,在风中飒飒抖动,如枪似箭,好一个帅朗倔强的男子汉。 茅箭区东沟美景 刚柔相济的地方自有灵气,以草为名以箭为梦,但远离朝歌,生僻蛮荒,不为王公座上宾。周天子的采诗官不远数百里,如同远走他乡的蜜蜂,巡游到汉江之滨采集民间歌谣,汲取人间最真实的言咏。在茅箭的山水田园间,白头诗官听到了这里的人们对国家、对生活、对亲人、对情人最挚热最淳朴的衷言,缺失国君福临,逐山川河流而居,一样把生活过的有声有色、百转千回。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忧怨讥讽之意少有,憧憬渴望之情渐长。据此情怀,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茅箭山水虽不甲天下,茅箭性格却独步九州。 蒹葭苍苍,说的是茅箭人的苍茫大气、豪迈洒脱。 百二秦关雄关漫道,百二秦关。从这里通到秦皇天子脚下,发自汉江之滨,一路向西北,涉险滩,越峻岭,跨巴山主脉,入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加急快马,急急如律令。 牛头山楚国寨城遗址 秦岭天然屏障,隔秦楚若异域,人文风俗迥然。茅箭古地,山川交汇要塞,一直为两国必争要地,你来我往,朝秦暮楚,强秦势大,雄关铺排,一路越秦岭向西南余脉延伸,山口关隘,修城建寨,屯兵驻守,仅在楚地之内就有一百二十道布防。在今天的茅箭境内牛头山,大川卡子村等地,有依稀可见的古城寨墙,可怀想当时的烽火狼烟和峥嵘岁月,山下流一条河,至今仍涓涓细流且集水成库,穿十堰主城区而过,河叫百二河,库名百二河水库,战国强秦的兵戈最远就能到此。“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古指的“百二秦关”通指涵谷关或潼关以西的秦国领地,现在看来,在一个历史时期,它还要向西南方向延伸三五百公里,到今天的茅箭地界。 百二河 不论怎么说,自古的战乱频频和朝不保夕养成了茅箭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守土有责,奋发图强,不折不挠的精神品格,时至今天,在穷乡僻壤中建一座新城,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舍茅箭为谁。 梁祝蝶变这里有旷世的绝恋,这里有山伯的坟。 马家河 马家河出山后,有一片比较缓和的岗地,后来成了人口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聚集地,历代以来,这里都有通江达省的大道,抗战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修建连接老河口与白河的长千里的公路,就在老白公路马家河桥头三里地处,有一冠土冢,高一两米,直径五六米,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墓,有碑有文更有传说,民间简称山伯坟。后来修襄渝铁路被埋在了路下,至今坟地所在,小巷名起梁祝巷。这是又一版的牛郎和织女,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民间群众口口相传的基础之上,年,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占豪、陈钢等人终于把《梁祝》打造成为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风靡世界、脍炙人口,传唱不衰。 枯叶蝶 梁祝为什么撼动人心,不是故事的一波三折,也不是传达出的委婉凄凉,而是一种死了也要爱的果敢和决绝,今生来世的不离不弃。我不管梁祝故事有多少个版本,也不管梁祝的前世今生。甚至更不相信在茅箭的传说中梁祝喜结连理的一厢情愿,我始终认为梁山伯和祝英台就葬在哪里,坟开而合,化身为蝶,不论生死,多么的完美。在马家河上游大山里,有一种常年栖居在树上的蝴蝶----枯叶蝶,己于周边的山水融为一色,如叶黄而不落,在风中翩翩起舞,那就是梁祝的化身。传说故事中的那个抢婚的马文才也死在那里,现在还在当瘌蛤蟆流涎水。我过去恨他,从现在开始爱他。因为在茅箭区这块土地上诞生过这样一批敢爱敢恨,敢干敢抢的先人;流传至今,化良为优,它可进化成一种地方性格和时代精神,岂不妙哉。 义军流民年,是李自成一生中过不去的一个坎。退守京城转守西安后,又被清军挟迫,分两路向湖北、河南撤守,兵败如山倒,一盘散沙,且战且行。其李姓将领一部只有顺汉江向深山撤退,进入赛武当小川地界,见这里高山林立,川中土地甘肥,心生聚兵养耗之意,为不惊扰民众,连夜在河边平岗上围起两米高的干砌石墙,在墙垒中埋锅造饭,延迁日久,竟也化为土著,那个村叫营子村,那个寨叫义军寨,那里的一部分百姓姓李,也有本地没有的杂姓。 义军寨旧址 光姓李还不行,还有打家劫舍攻城略地的豪气。多年之前在乡下中学教书的时候,一帮年轻老师们恨铁不成钢的言语手脚,经常惹得来自营子村及周边学生的当堂顶撞,甚至在课堂上跟年轻的男女老师们干仗。一个学生因挨了两巴掌,一气之下跑到区法院把老师告了,直到法院的传票过来,该大男孩老师才慌神了,费了好大的力赔礼道歉才撤掉,这些娃儿的骨气不可谓不硬。 还有更硬的行动,周末放假,他们会如急行军一般在短短数小时内翻山越岭跋涉上百里回家,仅在家宿上一夜后带上干粮和咸菜又上百里的急匆匆返校。周日晚自习,教室里静得出奇,累狠的孩子们都趴在桌子上睡着,细密的汗从他们光洁的额头和鼻尖渗出来,像早晨的露水……他们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抱起盆大的石头举过头顶以石击石,震晕河里的小鱼后烧熟了给家访的老师们吃。每每想起这些,在夜里我总是泪湿双颊。 营子村蒙学馆 这些出息的孩子们不负所望,像鸟一样飞到山外的世界,有在宁波做配件的,有在深圳炒证券的,还在本地做干部的、练地摊的,都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活着,我相信,他们是义军流民的后代,如此的仗义、温暖、包融,有这样一种人间生态,不愁家乡不兴,这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岁月神偷,人神共存。 安乐宜居的茅箭南部山区 因为热爱,赛武当主峰被真武削掉了头落入茅塔河,但它挺起的青龙背仍旧比武当山高出一截,宁折不弯。茅箭,因为这些时空和梦想的交汇,传说和诗歌的滋养,迈步向前,而会变得更加多彩多姿,岁岁华章。 end 排版:黄园园 图片:御风秦楚、网络实景图 往期回顾看茅箭 夯实根基,力避“悬崖效应” 湖北十堰茅箭区扶贫抓手是民宿 大美茅箭 梅洁:深秋,走过茅箭 大美茅箭 梅洁:花样茅箭秀千秋 大美茅箭 刘向东:茅箭记 大美茅箭 兰善清:花样茅箭处处景----十堰市茅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纪实 大美茅箭 卜昌学:东沟有幸埋忠骨 大美茅箭 萧鸿:流年转眼,都是好风光 大美茅箭 杨涛:秋游东沟 大美茅箭 杜鹃花开映山红,一首芬芳的歌 余向红:武当山下秋意浓 赵凌:茅箭秋色醉心窝 熊良任:茅箭放歌 大美茅箭,知名作家采风进行时! 更多美文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