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清泉沟——大家都不陌生,在家的时候没事就跑到这里玩耍消磨时间,但多少人知道清泉沟背后的故事?

清泉沟从纪洪出老河口境内,进入河南省,翻过几座山梁,到达跨两省三县的杨湾,在一座陡峭山崖的北麓,南水北调中段工程源头清泉沟泵站映入眼帘。

清泉沟泵站作为引丹工程主体工程之一,兴建于70年代。引丹工程经原水电部批准于年10月动工兴建,年7月建成通水,水源为丹江口水库,渠道设计引水能力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万亩。主体工程有:库内引渠、清泉沟泵站、清泉沟隧洞、总干渠和排子河渡槽等大型水利设施以及干渠、支渠、沿渠提水泵站、水库、堰塘等,形成以引丹工程为骨干、水库为瓜、渠库相通、引提蓄相结合的灌溉网络。

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段工程的实施,丹江大坝的加高,这里将淹没在为库区,丹江水直接入清泉沟隧洞,穿过绵延的山体,经地下数公里出山,然后流过鄂北岗地,直达北京!

当时的农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缺吃少穿。特别是老河口地处鄂北岗地,俗称旱包子,十分缺水,常年要吃国家的供应粮。

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方针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利问题。广大知青和当地农民一起战天斗地、改造河山,常年累月战斗在水利工地上。打通清泉沟隧洞,修建引丹大渠,开挖三干渠,修建马冲水库,建设勤和二级泵站。他们吃的是村里带来的粮食和蔬菜,住的是树干、茅草搭盖的窝棚,生活十分艰苦,活路相当繁重,每天劳动都在10个小时以上。但是,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组成铁姑娘班、小老虎排,抢干重活、难活、险活。

(当年建设清泉沟隧洞的知青们)

特别在改变老河口农业根本命脉的引丹工程中,有二位女知青被牵引机挂钩压断了手指头和打瞎了眼睛;有6位知青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优秀知青的奉献精神,激励着大家继续前进!

年7月1日在二劈山隧洞,那条长达6700多米长的隧洞,2000多民工早已进入施工现场。早上8点30分,突然暴风呼啸,雷电闪鸣,大雨倾盆,大约50分钟时间内,降水高达多毫米。瞬间,大洪水涌入隧洞。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洞内的黄楝知青和民工们临危不乱,自救、救人,等候地面援救。但是,无情的洪水还是夺去了数名黄楝知青年轻的生命。

如今,清泉沟隧洞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鄂北引水工程将与襄阳引丹灌区共用一个取水口。

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引水,途经襄阳市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州市随县、曾都、广水,孝感市大悟县。全长公里,渠首设计流量38立方米每秒,总投资亿元,年引水7.7亿立方米,主要用于鄂北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以下视频片段剪辑于襄阳引丹局原始资料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ohekouzx.com/lhksdl/76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