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89.html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则神奇的传说,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邀您走进邓州镇乡村寨,或记,或述,牵手文化,寻根邓州,讲述有关地名的那些美丽故事,与您许下一个美丽的约定,由此结识一段浪漫的文缘~~ 第9期 从白洛到龙堰——白落堰的传说由来 用发展告慰英雄 在邓州市城南9公里的刁河岸边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名——白落堰,即现今的龙堰,这里是中共邓州市委的前身——邓县首届县委诞生地。 中共邓县县委成立纪念亭 白落堰原名白米堰,“堰”是让水结束流淌,停下来休息的土坝,本意是用来拦河蓄水的设施。古人修堰种稻。故名。关于白落堰的地名,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相传明嘉靖年间,因朝中户部尚书与工部侍郎有怨,户部尚书总想方设法制肘工部侍郎,一日上朝,启奏皇上,曰:“邓州之地,水甜可口,久已有名,此处原有旧堰29处,现均荒废,若将其修复,所产香稻,乃是上好的贡米,可供皇上享用。”皇上听所言,龙颜大悦,当即降旨,令工部侍郎即日启程,监修旧堰,广种大米,以供朝廷之用,并限期2年完成修堰之事。 工部侍郎接旨之后不敢怠慢,立即起身前往邓州,组织人力修复旧堰。开工之后,因他身体力行,清正廉洁,并能体恤民力,善待民众,工期进展很快,至次年初冬,已连续修好28堰。此时,工程仅剩一堰——白米堰。因时令已进入冬季,民工每天须得趟河修堰,多有不便,为减轻民工疾苦,工部侍郎决定先修一桥,通往南岸,因此桥与白米堰有关,名曰白米堰桥。正当石桥建成之时,朝廷降旨,令工部侍郎即日返京,不得有误。 工部侍郎草草安排修堰事情之后,离邓返京。到京那天,正值上朝的日子,皇帝吃米心切,一见侍郎,忙问修堰之事。侍郎忙答曰:一堰未修,户部尚书闻听此言,心中一动,忙趋前曰:“圣上,他出京已近两年,至今一堰未修,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此言一出,朝廷即刻大怒,不待侍郎声辩,责令推出午门斩首。 来年秋天,河南巡抚送来邓州贡米,味道甚是香甜,皇上食之,心中十分疑惑,问明缘由,方知冤枉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顿时懊悔不己。为补其过失,圣上当即降旨邓州地方官,在白米堰桥头修建祠堂一座,以志纪念,并赐名曰:“堰公祠”。祠堂修成之日,四方百姓骆驿不绝,前往观瞻。至正午时分,白米桥忽然下落二尺九寸,百姓见之,肃然而叹曰:此乃堰公沉冤所致!于是,该桥被后人称之为“白落堰桥”,又将白米堰一同改称为“白落堰”。(摘自陈秀贤编著的《邓州故事集》) 白落堰——这颗刁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历史上曾经闪烁过熠熠的光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河南曹派大调曲子创始人、著名古筝表演艺术家曹东扶、著名作家周熠、周学忠等。早在明朝历史上邓州有两位名人,都与白落堰息息相关,一位是明朝建文帝年间的兵部尚书铁铉,一位是明朝中叶的宰相李贤,人称“李阁老”。两位文臣武将虽未出生在白落堰,但这里却成了他们的长眠之地,如今,在龙堰乡姚营村刁河之畔,分别有铁铉墓和阁老坟。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诗:“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据明《嘉靖邓州志》载:“李文达公墓,城南十里刁河之阳”。又载:“兵部尚书铁公墓,文达墓东去十数里地名下刁河,有荒丘,为铁铉墓。”参考赵金骧撰述的《邓州五千年》等资料) 白落堰到明末清初,始成集市,后因战乱频繁、匪患不断,加之生产力低下,五谷不结,白米不收,形成了“一穷二白三落后”的局面。著名作家周学忠写的《廻龙腾蛟》、《风云际会》和《戴焕章传奇》的故事即发生在这里。戴焕章是民国年间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出身土匪,但倾向革命,为替革命党人王庚先报仇,率兵火烧田营寨,给反对民团头子田子约以沉重打击,尤为值得肯定的是,他思想进步,多次帮助共产党、接济新四军,抗战时期,在党的统一战线感召下,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结下了深厚情谊,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高度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危难时期难得的一位忠贞朋友,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过了特殊贡献”。 白落堰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是中共邓县首届县委诞生地,同时也是中共鄂豫边特委的成立遗址。年7月,地下党组织在白落堰小学召开邓县首次党的代表会议,决定撤销中共邓县特区委员会(即汲滩特委),成立中共邓县委员会。年0月,在中共南阳特委机关遭破坏的情况下,豫西南和鄂西北两地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在白落堰福音堂召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实行两地党组织合并。会上成立了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特委由中共河南省委代管。下设三个中心县委,即南阳中心县委、襄阳中心县委和老河口中心县委。拥有党员总数人。从此,豫鄂两省的两只革命大手紧紧相握,形成了一个铁拳头,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巩固和发展苏区,在革命战争史和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年,白落堰更名时,在龙堰乡政府院内前面东、西两侧建造了两座革命纪念亭,亭中竖着两座石碑,分别是中共鄂豫边特委成立遗址纪念碑和中共邓县县委成立遗址纪念碑,铭刻着那段光辉的历史。(摘自《南阳革命纪念地史话》) 年,中共白落乡党委决定更名白落堰为龙堰,报省政府审批。因白落堰有远近闻名的廻龙寺,加之迂回曲折的刁河宛若游龙,于是结合廻龙寺的“龙”字和白落堰的“堰”字,更名为“龙堰”。 往期回顾: .地名故事 20年前的水上楼你还记得吗?原来是这样的…… 2.地名故事 邓州这条路的路名竟然是这样来的…… 3.地名故事 邓州的小村落大地名:河南与河北,你听说过没? 4.地名故事 关于国家4A级景区邓州花洲书院,揭秘你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5.地名故事 赵集镇一个村庄的传奇故事,是你家吗? 6.地名故事 在汲滩,流传着这个美丽传说,很多人都不知道... 7.地名故事关于邓州这座古塔,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8.地名故事 关于穰东—麦糠县的传说由来~ 邓州地方故事征集 栏目简介:人依地栖,地以人传。是邓州在线出品的一档地域文化类栏目。旨在挖掘邓州地名故事,继承和发扬邓州地名文化。 征集对象: 全城各单位、乡镇 以及广大地名文化爱好者 稿件内容: 地名故事(可附相关电子图片) 地名图照(高清,格式JPG) 征集范围: 邓州范围内与地名有关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红色地名等。考证分析地名的来历、演变、消失,提炼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 本次征集活动中的地名是指为社会公众指示具有特定方位或者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主要包括:街道、乡镇、社区、自然村、街巷、道路、桥粱、庙宇、宗祠等人文地名和山川、河流、岩石、湖泊、树木等自然实体地名(含实体已消失的重要地名)。 入选者有奖 入选作品将会有物质奖励 也会以在邓州在线平台署名刊发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ohekouzx.com/lhksdl/74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