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师长、同仁、朋友: 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研室第一任主任、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首任导师、第六届民盟中央委员会常委兼妇女委员会主任、第六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卢乐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1月9日18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周岁。遵照先生生前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特此讣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卢乐山先生治丧委员会年11月09日 卢乐山先生口述史家庭让我与幼儿教育结缘一生■在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旧址前留念卢乐山先生是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的奠基人,是幼儿教育的拓荒者。98岁高龄的卢乐山先生,用一生见证了百年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变迁。她出身教育世家,在燕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又远涉重洋,到多伦多儿童研究所进修。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归国,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讲授学前教育学,并担任二十多年学前教育教研组主任。改革开放之后,卢乐山先生被评定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她所著《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蒙台梭利教育的专著。从本期起,让我们在卢乐山先生的娓娓讲述中,品味先生对幼儿教育一往情深的初心。我出生在一个教育家庭,因此我与幼儿教育结下不解之缘,首先是受家庭影响。我的祖父、外祖父都生于清朝末年。他们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主张改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作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实业家,祖父和外祖父集中全部家产兴办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其中外祖父在家兴办的严氏家塾、严氏女学、严氏保姆讲习所及附设蒙养园,祖父在家兴办的卢氏幼儿园、卢氏小学(后扩展并改名为木斋学校,包括高初中),都是北方较早涉及幼儿教育的机构。我的母亲是严氏保姆讲习所的第一班毕业生,曾担任蒙养院教师,并开办过幼稚园。我的一位姑母和两位表姐,都曾学幼儿教育,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祖辈的“教育梦”和家庭浓重的教育氛围影响下,我从小就进了母亲和姑姑办的幼稚园以及小学,又在外祖父所办的南开中学读书,最后走上与母亲、姑母、表姐同样的路,成了一名终身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祖父卢木斋,名靖,初字勉之,后改木斋,晚年以字行。祖父年生于湖北光化县老河口(今湖北老河口市)。当时曾祖父晴峰公在湖北沔阳仙桃镇上任私塾教师,祖父9岁时随曾祖父在私塾中读书,三年后回家自学。祖父自幼好学,家中住房狭窄,祖父便到附近的家庙中去读书;家贫无力购书,祖父便每天到书店去看书,并帮老板整理书籍。书店老板见他勤快又好学,有时就允许他晚上将书借回家去,于是祖父连夜抄写,次晨赶早送回。饱尝贫寒学子读书之苦,祖父少年时便暗下决心要多刻书籍,广为散布,为无钱买书的学子服务,这也是祖父后来热衷于办图书馆的原因。 祖父学习的范围很广,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中医等无所不包,尤其喜欢研究数学和力学,既有旧知识,也接受了新思想。中法战争期间,鉴于法军枪炮精准,我方吃亏很大,祖父撰写了《火器真诀释例》一书,引起当时湖北巡抚彭祖贤的重视并代为刊行。年,时年29岁的祖父中举。由于祖父在数学和军事上的造诣,次年,他以“朴学异才”的名义被保奏,得以知县交直隶总督李鸿章任用。年,经过考试,祖父调任天津的北洋武备学堂,任数学总教习。当时的武备学堂人才济济,教师中有著名的数学家无锡华衡芳等人,而后来的北洋将领王士珍、段祺瑞等,许多是祖父那时的学生。 ▲与表姐严仁英(左一)在南开中学范孙(外祖父)像前合影 年开始,祖父相继出任直隶和奉天提学使。作为直隶首任提学使,祖父做出了很大成绩。在祖父任期内,直隶新式教育发展迅速,共设立农、工、矿、商、法政等各类专科学校几十所,办起官立中小学数百所,民立和私立学校也成绩斐然。祖父在天津、保定、奉天等地设立了图书馆,并计划在直隶各府县均设立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是“启民智,育人才”的好方法,年祖父倡议设立的直隶图书馆,即为现在天津市图书馆的前身。祖父还通过私家刊刻和官办书局,广刻图书,大兴社会教育,希望百姓都有机会读书。为了振兴女学,祖父还支持傅增湘等创立了北洋女师范学堂、北洋女医学堂等等,为天津女学的振兴做了一定的贡献。 年,祖父开始在河北区元纬路自家住宅里办学,从办卢氏蒙养园开始。民国成立后,祖父弃官在天津定居,筹划设立系列学校。年,祖父在元纬路卢宅设立小学,取名“卢氏小学”。年,我们全家迁至意租界小马路,元纬路的住宅全部归卢氏小学使用,该处小学解放后改名“元纬路小学”。次年,姑母卢定生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幼教回国,全力帮助祖父经营学校。当时,元纬路的卢氏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共12个班,后来又在意租界小马路住宅内办幼儿园及小学,共8个班,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声誉日隆。 ▲我(三排左一)参加燕京大学学生生活促进会合影,正中间为司徒雷登 年,木斋学校开始在元纬路试办中学部,由初中一年级开始,逐年增加班级。同年,学校更名为“木斋学校”。年,我们全家迁居到北平旧刑部街,天津元纬路和小马路两处住所均归木斋学校使用。七七事变后,元纬路的幼儿园和小学被迫中断,中学部暂借英租界内的浙江小学部分校舍上课。两年后原来元纬路的学校迁至意租界小马路,元纬路只办幼稚园和小学。日占时期,许多家长不愿子女入官方学校受奴化教育,私立木斋学校备受欢迎,又增设了高中,学生多至人。意租界小马路的校舍不够用,年祖父又增建了一栋教学楼,包括16间教室和一个小礼堂。不多久,教室还不够,礼堂又隔断辟为教室。木斋学校年被天津市教委接管,改名为天津二十四中,现为河北区一所重点中学。 祖父为了帮助贫寒学子上学,在木斋学校内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帮助了不少贫困学生。祖父很关心学校的精神面貌,他亲自为木斋学校拟定校训为“诚朴勤勇”。祖父晚年还给木斋学校写了“树基惟坚,诲人不倦,学子万千,白圭无玷,禹寸陶分,青镫黄卷,棫朴菁莪,耄龄闳愿”的手书条幅。祖父的校训和条幅,至今仍悬挂在天津二十四中的教学楼内。 祖父热衷于办学校,对开办图书馆也很有感情。南开大学成立后,祖父出资建“木斋图书馆”,把藏书楼里的书,大部分都捐给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建设由祖父的外甥黄钰生亲自监工,祖父不顾年事已高,也常去工地看看。木斋图书馆年落成,堪称当时南开大学最漂亮的建筑。不幸才使用了不到十年,七七事变后不久,连同南开大学秀山堂等其他建筑全给日本兵炸了,很可惜。 年祖父举家迁往北平之后,在旧刑部街买了个大点的房子。这条街现在已经没了,通了以后成了长安大街的一部分,大概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民族文化宫那里。旧刑部街宅子前面有一院子,祖父买了些新出版的书,添置了一些通俗读物,连同捐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之后还剩下的一些书,一并放在前面的这个院子里,办了个通俗图书馆,取名“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向百姓免费开放,还办有自己的《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季刊》。据《季刊》的《发刊词》说,开办头半年,平均每天能接待二百余名读者。 我和祖父的接触较少。尽管祖父比较高寿,他去世之时我已经32岁,可是我对祖父,能回忆的事情不多。祖父给儿时的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非常愉快的经历。祖父为一家之长,大家庭中一切事务,都由祖父做主。他喜欢“训话”,总是讲些大道理。一般是他坐前面,我们小辈的就站着听,听他训导,所以,总是很紧张,只想着能赶快离开。这种状态,直到我中学的时候依然如此,一直不太愿意和祖父多接触。有一次我中学放了学,他叫我去,过去之前我就私下和我的保姆说:“你过一小会去叫我,就说,我妈妈叫我有事。”所以,等到祖父叫我过去,训了一会儿,保姆就来了说“你娘叫你呢”,我赶紧和祖父说,“我娘叫我有事”,祖父只好答应“去吧去吧”,我就马上“逃之夭夭”了。这种感觉一直陪伴我长大。后来祖父日益衰老,我虽然不再紧张,可是还不太愿意主动接近他。长大之后,我反思这段岁月,切身地体会到恐吓和吓唬对儿童教育是最要不得的。 当然,也是在祖父的教训下,我从小就认为读书重要,做教师光荣,对祖父捐资办学、办图书馆的精神十分敬佩,祖父说的“让更多的人能读书”也成了我终身的目标。后来,我终是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我这一辈子的教学生涯,总是学一学就去实践,实践了一会,又加以学习,这是祖父给我的影响和启发。 祖父除了有《火器真诀释例》《割圆术辑要》等军事和数学著作问世外,还组织翻译了日本文部省的一些教育法规。现在国图的北海古籍馆里,还藏有他的遗稿和手简各一册,而祖父刊刻的众多古籍,则将世世代代地恩泽后人。(整理/罗容海) 先生一路走好来源:刘凌幼教名师工作室 声明 因未能确认首发公号信息,故未注明。本文转自“刘凌幼教名师工作室”,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编辑(个人),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