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戏韵共唱晚,夕阳醉了。 立德立功引风尚,夕阳红了。 82岁的陈长有,是老河口市孟楼镇政府离休干部。他的人生岁月与其说是辉煌,不如说是一种情怀。从15岁任民兵连长,17岁参加抗美援朝,24岁任中学校长。此后担任公社武装部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及镇党委统战干事。 几十年曲折而丰富的工作经历,磨砺了陈长有豁达乐观、坚韧执着的性格。年离休后,他的“头衔”不减反增:孟楼镇党委休干支部党支部委员,老体协主任,楚天豫风艺术团团长,孟楼镇七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老河口市体育协会副主任。每一个头衔都是一份责任和希望,陈长有长年乐此不疲,生活虽然繁忙,但心里倍感充实。 不老的学习情节 活到老,学到老。陈长有把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和不倦追求。 年10月8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陈长有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当天的《人民日报》,端杯茶水,戴上眼镜,在院子里学习研究《十八大报告》。 对陈老这种习惯,家人和邻居早已习以为常。“不吃饭可以,不读书看报可不中。” 几十年坚持下来,陈长有摸索出自己独有的“学习经”:常看、勤记、活用。 常看。离休二十多年,陈长有每年都要自费订阅《党员生活》、《湖北日报》等报刊杂志,每天雷打不动地读书看报一个小时以上。面对别人或敬佩或不解的眼光,陈长有总是笑称:“书中自有黄金屋,报中自有夕阳乐”。 勤记。常看开眼界,勤记活思维。与别人读书看报不同,陈长有学习时习惯在身边放一个本子,看到精彩处就认真记下来,有时还动笔写一些心得体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的摘录本累集了厚厚一大摞。 活用。不学习没知识,不运用没效果。陈长有善于编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打油诗,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新风尚。在孟楼镇政府面向社会设立的“学习园地”板报上,每期都有陈长有的“杰作”,陈老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陈编辑”。 从浓妆戏韵到文化符号 陈长有一生有两大得意时刻:一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身穿军装,驰骋疆场;二是离休后走上群众舞台,着戏装、化戏妆,博得掌声一片。岁月不饶人。如今,穿军装早已隐入记忆深处;穿戏装,成为他离休后痴迷眷念的最爱。 陈长有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孟楼镇变得越来越漂亮,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身边环境好了,手中票子多了,很多人却感到越来越无聊,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陈长有决定发动身边有志向的老年人和文艺爱好者,组建一个孟楼人自己的文体艺术团,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年10月,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民间艺术团成立了,老河口市政协主席李守成欣然提笔为艺术团命名“楚天豫风艺术团”。 文体艺术团成立易,运行难,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紧缺,无米下锅。陈长有二话不说,从自己的工资卡里取出元作为铺底启动资金,张罗着组织各项筹备工作。艺术团成立初期,没有桌椅,他动员艺术团成员从家里带;没有舞台,他在街上买了一大块红布,由艺术团里一个会裁缝手艺的成员“主裁”,自己和其他几个成员当“帮工”,花三天时间加工出两块台布和幕布;没有道具,他就从河南、老河口的老剧团里买一些便宜的“二手货”;没地方排练,他就把艺术团成员请到自己家里,每天贴上两包烟三壶茶,陪老人们一起练站功唱功。忙忙碌碌中,一个真正的群众艺术团悄然开启了文化之旅。 艺术团走上街头,走进乡村、学校、福利院等单位,陈长有带头踏上舞台,在阵阵掌声中演老生、扮小旦,唱京剧豫剧,说评书快板。最开始的时候,艺术团只在重大节日演出,陈长有发现观看的群众越来越多,就琢磨着把“戏程”细化,除重大节日期间组织演出外,坚持每周一小演,每月一大演,每年一汇演,累计演出达多场,演出地点遍及鄂豫边界大街小巷。看艺术团表演,很快成为孟楼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陈长有又多次骑着自行车到河南孟楼联系演出业务,把地道的孟楼群众大戏搬进河南地界,通过开展交流演出,实现鄂豫两地文化互动,有力促进了“两个孟楼”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年,老河口市组织文化艺术汇演,陈长有带队赶到市区,自编自演的豫剧赢得满堂喝彩,一举拿下二等奖,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奖的乡镇艺术团。 多年过去了,当年和陈长有一起登台唱戏的20多个老人中,有4个已安然逝去,而年龄最大的“带头大哥”陈长有,仍然和其他老人及文艺爱好者一起坚守在草根舞台上,为群众着戏装,化戏妆,唱大戏。他们把“楚天豫风艺术团”呵护成一种特殊的符号,镶刻在鄂豫边境重镇孟楼,成为一道独特靓丽的文化风景。 以文化人扬新风 孟楼人都知道,陈老有“三宝”:小书签、长短句、活历史。陈长有就凭借自己一生砺炼的文化“三宝”,坚持以文化人,倡导社会新风。 小书签。陈长有身上常年装着一本小小的书签,他自己称为“家教书签”。“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越过越富,穷日子当富日子过越过越穷”、“先学抬轿,再学坐轿”、“两棵植物来对话,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下,只见青松不见花”。每一张书签都是陈长有对生命生活的感悟,每一个警句都耐人回味、发人深省。孟楼人常常三三两两地围着陈长有观赏书签,很多人把陈长有赠送的书签作为“至宝”拿回家让孩子学习。书签不大作用大,陈长有追求的就是这种润人心田的效果。 长短句。作诗、说长短句是陈长有的压箱底功夫,他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招商引资等镇上中心工作、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编写了多首诗。甚至在他演出的戏剧里,也用诗歌的形式编写了大量台词,让观众看后听后耳目一新。年,在参加全市戏曲大赛时,陈长有自编自演的曲剧唱到:“工业立市市更强,培育税源财路广,筑巢引凤措施好,招商绿灯放光芒。”引起现场的市领导、评委和观众强烈共鸣。 活历史。在孟楼镇中小学校的孩子们眼中,陈老就是一本“活教材”、一部“活历史”。作为全镇7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定期到学校里与孩子们交流,绘声绘色地为孩子们讲党的光荣历史,讲抗美援朝故事,讲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每次都围着陈爷爷问长问短,陈长有总是笑呵呵地耐心解答,勉励孩子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是执着,让人一生都在奔跑追求 是乐观,让人一生都不会放弃 是豁达,让人一生都热爱挑战 人虽老,但心不老 情怀永在 赞赏 长按白癜风难治吗招聘SEO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