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现在村里的变化真大,午休后还能来这儿喝喝茶、聊聊天,同村干部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月22日,在老河口市薛集镇余起营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张宝朝感慨地说。

张宝朝,是该村十一组居民,今年88岁,是一名拥有60多年党龄的党员。当天,和他一起喝茶、聊天的还有89岁的郭清盼和76岁的张三义。

余起营村地处薛集镇东北方,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多人。该村过去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是老河口市的深度贫困村。

“从实现全村整体脱贫、解决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大了!”张三义告诉记者。

余起营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蝶变的?该村主任张相瑞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村里的干部走好走实群众路线。

“在决战脱贫攻坚那几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详细了解群众需求,了解一件、解决一件。”张相瑞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修建了通组公路、发展了产业、安装了路灯、美化了村庄。同时,借助老河口市“雪亮工程”建设,在村里的8个主要道口安装了高清摄像头。

年,余起营村在“雪亮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平安乡村”建设,又增加了多个摄像头,让监控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

针对村里公共服务空间少、资源不足、功能弱的情况,余起营村以村党群服务中心改扩建为契机,对村里公共服务功能室进行了完善,建设了群众办事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

村党支部书记杜启政说,这些村级功能室不仅是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村民的议事自治平台。

“原来村民之间有矛盾、有纠纷,互不相让,难以调和。现在有了平台,大家在一起把事摊开了说,再讲讲道理,什么事都能迎刃而解。”杜启政说,如今,村里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基层治理更具实效,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来源:襄阳市乡村振兴局

审核:严俊杰

编辑:王鑫责编:刘明主办:襄阳市乡村振兴局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aohekouzx.com/lhksdl/11008.html
------分隔线----------------------------